2022年1月24日,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正式启动运营。AIDC不仅将加快商汤的创新步伐,同时将孕育出一个开放且快速发展的生态系统,降低各行业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的准入壁垒。
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(AIDC)是由商汤科技打造的一个开放、大规模、低碳、节能的先进计算基础设施,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,从开工建设到主体结构封顶约168天,刷新了临港建设的新纪录。
AIDC是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计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设计算力为每秒3740 Petaflops(1 Petaflops为每秒千万亿次浮点运算),于2022年1月正式启动运营,是亚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,其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、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、一期机柜数量5000个。AIDC的成功落成,将进一步提升商汤的AI-as-a-Service服务以及商汤在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先地位。
— 2018年4月:商汤开始布局人工智能计算原型机研制项目。在没有任何可供参照的案例经验和实验场地条件下,进行项目预研;
— 2020年3月:AIDC项目正式立项启动,完成相关审批手续和一阶段技术攻关,同时推进完善内部相关产业落地,并进行商业模式验证;
— 2020年7月: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办奠基仪式,正式启动建设;
— 2020年12月:AIDC主体结构封顶完成,从开工建设到结顶用时仅168天,刷新了临港建设的纪录,AIDC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;
— 2021年7月:人工智能算力产业生态联盟成立(简称“ICPA智算联盟”),将基于AIDC,促进AI生态的构建,推动国产原创技术的落地应用;
— 2021年12月:商汤科技成为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核心运营主体和发起单位,将依托AIDC为行业客户提供低成本、高质量的网络服务,并带来强大的AI算力支持;
— 2022年1月:AIDC正式启动运营、机房启用,服务器上架、启动试运营。AIDC将背靠上海,赋能产业升级,整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
近日,亿欧智库分析师受邀采访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、副总裁杨帆,探索商汤AIDC的核心价值与未来基于AIDC的发展规划。
低成本、服务化、提供人工智能全领域创新服务的九层之台,起于商汤AIDC基础底座
随着产业链的分化、对于细分场景的需求的激增,提供的服务成本相对较高。因此,人工智能的应用面对激增的深度需求,其服务能力却存在减缓的趋势。商汤科技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头部企业,一直在试图攻克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。商汤立志为为行业提供低成本、服务化、整合化、可持续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。由此,AI大装置战略应运而生。
AIDC作为商汤AI大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,解决的主要是目前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创新成本高的问题。“AIDC已经有了卓越的成绩,据测算,其可完成10000亿参数模型的完整训练。有了AIDC,再去讲人工智能大模型,他其实就会做得更快,做得更好。用大模型去指导长尾模型的自动化生产、自动化训练,它的效率就会越高,成本也会越低。今天,商汤通过AIDC的支撑和加持,能让一个算法的生产成本可能下降到过去的1/10,甚至更低。”杨帆介绍道。
基于AIDC,商汤将把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的技术能力开放给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伙伴,提供基于AIDC的AI-as-a-Service,以全面提高AI的生产力。
较于IDC,AIDC有什么不同?杨帆提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服务的客户群体与其软硬件的配置。AIDC的客户更接近实体行业,贴近各个实体产业,帮助他们做整个智能化的升级;其次,AIDC使用的是人工智能芯片,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专业化软件、系统等工具,支撑硬件得到有效的利用。
商汤科技以智慧商业、智慧城市、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四大业务板块为支柱,共同依赖“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”的“一平台四支柱”的战略。作为商汤科技战略中的关键平台,AIDC的落地应用,改变了商汤的业务逻辑:商汤依靠AIDC这一底座支撑,将以前的布局单一场景单一业务,跃迁至服务支持到所有的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的创新。
推动国产芯片市场化进程,商汤承担人工智能龙头企业责任,以AIDC之力助力国产AI芯片产业链体系的建立,助力“卡脖子”难题的攻克
对于国产芯片产业,杨帆提到,商汤AIDC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国产AI芯片市场化进程:
商汤依靠核心的平台层和操作系统层的软件能力,连接大量的下游应用厂商,投入到国产的硬件、芯片厂商的适配工作中。“人工智能芯片软件栈的开发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。举个例子,某国外知名厂商它的研发人员中30%是硬件,70%其实是软件。那对于我们很多国内创业的芯片厂商而言,这个成本是极高的。今天商汤负责软件的团队,接近100人的规模,帮助芯片构建软件栈,投入到芯片的适配工作中,极大地节省了研发费用,甚至是时间成本。接近100人的规模。这是我们去帮助他们去降成本,加速这里面的迭代很重要的点。”
商汤从需求侧拉动了国产芯片的用量。“AIDC里面有50%会是国产芯片,我们未来还会逐渐提高这个比例。这本身就是需求端的拉动。但是我认为更大的拉动价值在于当适配完成之后,整个商汤的业务体系就对国产芯片全部打开了。只要他们能够提供更好的性价比,只要他们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,我们是没有道理不采用他们的硬件产品的,所以这个实际上是对他们更大的一个拉动。”
此外,2021年9月,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(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四研究院)与商汤科技共同宣布成立“CESI-SenseTime人工智能算力及芯片评测联合实验室”。在商汤临港AIDC启动运营后,联合实验室会开展人工智能算力和芯片标准制定、人工智能芯片测评工具开发,提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、芯片测试验证服务和人才培训等支持。“这个实验室未来就会成为一个测评机构,它对于每一款国产芯片的AI服务器的性能,提供相对中立的、第三方的,更加权威评估评测。一方面有助于每个厂商改进、提升自己的产品,另外一方面,对于行业的客户,也有了一个中立客观的参考标准,有助于其选择供应商。”
十年如一日,做AI领域坚实的创新者,商汤以AI龙头之力,引领行业蓬勃发展
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,杨帆认为“我们应该把更多不同结构、不同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在一起,综合性满足客户的需求,这是一个重要的趋势。从商业化的进程上来讲,视觉仍然是商汤的一个核心牵引。我单纯从技术水平,比如说从实验室层面的,或者说从一个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,我其实有非常多的新的领先性的价值存在。变成一个市场化的竞争,怎么让它变成一个客户可以认可的产品和服务,这个是我们近期正在努力的一个工作。”
“行业内存在一个共性的大趋势,即通用的预训练大模型指导小模型训练,实现跨场景应用的发展。商汤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一直在积极开展。目前,AIDC支持100亿参数视觉领域大模型训练,基于这一超大模型,可以衍生出超过2万多个商用模型,帮助产业界以极低的下游数据采集成本,快速验证多个新场景。”
对于商汤业务的发展,杨帆提到,未来商汤将整合商汤的技术、人才等核心优势,将AI for science作为一个明确的新的业务方向,与国家重大基础科研的机构和单位之间形成更深入的合作,为科研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。如商汤已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(上海)等科学研究机构合作,将利用AIDC助力生物科学基础研究。
在产业方向,商汤将依靠AIDC的基础能力,去推动传统的工业的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,推动其效率提升。
对于未来生态的构建,商汤内部的持续研发体系将都会架设在AIDC上。针对地方数字化、智能化的产业基础及产业升级的诉求,商汤还将推动AIDC落地于多个一线城市、区域中心城市。
谈及商汤的核心价值,杨帆认为是在技术高速创新、高速迭代的环境下,持续创新,持续做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商业化。
“推动创新产业化这件事情上,我们内部存在有大量的积累和沉淀。这些沉淀实际上是一些过程性资产,他可能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东西,比如一个顶级的通用算法;而是整个的一个组织行为——商汤这个组织,天生就是为创新而生的,我们从建立第一天起就是这样,十年如一日。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件事,就是怎么样在这个技术高速迭代,高速变化的时代中,能够最快最好地把从发掘创新起点,到开始创新,再到把创新成果一步步变成产品,最后到变成客户价值,这一整个闭环走通。这个过程的资产沉淀,和组织内聚的能力,这种东西是虚无缥缈的,但我认为这才是商汤长期,更有价值的一个核心竞争力。”
商汤也将依靠这宝贵的价值,以破竹之势,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