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底是要给一辆汽车,加上智能系统;还是给一个智能手机,加上四个轮子?
【1】
从古至今,所有的合作,都绕不开一个根本问题:谁说了算。
哪怕再对等的合作,最初双方再融洽,执行时依然会产生各种问题,最后回到这个根本矛盾上来。
造车这个事情,也同样如此:
换个表述方式:到底是要给一辆汽车,加上智能系统;还是给一个智能手机,加上四个轮子?
有的人,想的是师夷长技。
有的人,想的是火并王伦。
你猜,是东风压倒西风,还是西风压倒东风?
【2】
要做大生意,先要有大梦想。
手机最红火的那阵,雷布斯、余大嘴、董小姐、周教主、罗老师、贾窒息……随便扯个旗子,谁都敢往里冲。
不管最后谁站着,谁倒下,这百舸争流的气势,都不能输了阵。
反正大家起点都一样:
现成的芯片,现成的方案,现成的工厂,砸钱就能买,砸钱就能挖。
只要你敢买,华强北找个小作坊,都能组装苹果。
只要PPT足够炫,就能花样怼苹果,这样的忽悠本事,才是核心竞争力。
【3】
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:
在传统汽车工业里,我们已经有一整套完善详尽的标准。
从一个零件,到一辆整车,只要看一眼参数,我们就能明白,它的刚度,它的抓力、它的转速、它的刹车安全距离……
但一个智能系统,它的智能程度有多高?
三层楼还是五层楼?驾照能拿C1还是B2?
天知,地知,但你不知,我也不知。
这种模糊度,是最好的。
所以,把"人工智能"说成"无所不能"又何妨?
反正谁也没见过鬼。
只要PPT和演示路段跑熟了,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,都可以敞开了吹,不怕牛皮爆。
田千户不是说了嘛,换身衣服,谁都能做东方不败。
就算实在辩不过,还可以谈颠覆、创新、破圈;还可以说技术保守,当铺思维。
敢给先进生产力挡路?How dare You!
【4】
喜马拉雅南坡平缓,北坡陡峭,所以很多登山者喜欢爬南坡。
事实上,虽然北坡更考验登山技术,但南坡人多"堵车"时的昆布冰川,反而更加危险。
造一辆能跑的车,和造一辆正常开绝不会出事、出了事也能把危险度降到最低的车,是两回事。
而把车实现量产,成千上万台车都能保证安全,更不是一回事。
前者,手工耿一个人都可以搞定。
而一家百亿级的大厂,出一款新车,要经过几年打磨,数万次极端测试,都可能还会有问题,不得不召回。
两者的差别在哪里?
前者,大抵是玩具,坏了无所谓,再调试一次。
后者,一次失误,说不定就是一条人命。
要让智能汽车不管遇到任何状况,都能有最大的容错率,更是一个永无止境,需要成千上万人前仆后继研究实践的浩大工程。
【5】
说到底,汽车终究不是手机。
手机死机了,可以重启。重启都不行,大不了扔掉,换一台就是了。
汽车出事了,命可以再来吗?
那么多雄心勃勃,蜂涌入场的大公司,你们有怎样的底气,不会掉进同样的坑?
或者,不挖同样的坑?
智能汽车,是确定的未来。这个趋势不可阻挡,也不应阻挡。
但在通往这个未来的道路上,一定会有曲折,会有教训,会有牺牲。
我唯一的希望,是在这个过程里,我们能多一些敬畏。
对市场的敬畏。
对生命的敬畏。
不要因为资本的燥动而急切,去伤害了本应更好的未来。
【6】
人生啊,总是容易兜兜转转,最后不是变了凡尔赛,就是成了王境泽。
不想挣钱的,做了首富;不知妻美的,娶了奶茶;那些撒泼打滚赌咒发誓,造车一定假新闻的,最后也都成了真。
念念不忘,终有回响。
至于那些话,真真假假,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意呢?
看破不说破,才是大智慧。
大不了有一天,该配合演出的我,演视而不见。